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長者的最佳照顧方式

| 智邦公益電子報首頁 | 我要回應 | 取消訂閱 |
慈濟大愛人物誌
發報時間: 2014-10-31 16:00:00 / 報主:慈濟基金會
[公益聯播]"如何觀察孩子的老化程度"講座,歡迎踴躍報名參與!
圖說:長者在付出中肯定自我,開心充實地過每一天。
長者的最佳照顧方式

 

撰文/洪嘉霙 許勝宏 顏福江  

 編撰/慈濟基金會秘書處   

  慈濟基金會推動「長者居家安全改善」專案,101日下午,志工前往花蓮縣新城鄉嘉里村中,為七十七歲林阿公歡喜入厝,原本腐朽「竹籠仔」重建後,煥然一新。林阿公上香祝禱:「佛菩薩、林家祖先在上,感恩慈濟幫我蓋新厝」。 

  林阿公原本居住的房屋,竹子及木造屋頂腐蝕情形非常嚴重,在進行工程勘查時,甚至發現部分竹子腐朽嚴重的程度,用手一捏即凹陷。最後決定全屋拆除、原地重建。「這屋子跟了我一輩子,要拆掉雖然不捨,但為了居住安全還是接受!」今天正式新屋落成。這段期間,阿公早已將慈濟志工當作自己的家人,入厝儀式中,和志工一起搓湯圓,象徵團圓、圓滿,林阿公並恭敬的安奉神主牌位,在佛龕前虔誠地說:「佛菩薩、林家祖先在上,感恩慈濟幫我蓋新厝,以後居住更安全了」。 

  其實為長者建立屋舍這樣的愛心行動,早在1967年,也就是慈濟功德會還在草創初期的艱辛時刻,就已經開始。 

  木瓜溪的溪床上,蘆葦桿編成的破爛草屋,當年八十一歲的眼盲老人李阿拋,靠著每個月一百元的政府救濟金度日。當證嚴法師與慈濟志工前去探望時,阿拋伯一個人蹲在屋角,彎著身子,用手在地板上摸著找草束,準備在石灶上生火煮食,灶裡跟屋裡全是草,萬一風吹,火蔓延出石灶,眼盲的老人根本無處求救,證嚴法師非常擔心,於是決定為阿拋伯蓋一間房子。當時服務於花蓮鐵路局的站長張榮華,被證嚴法師及慈濟志工的善心感動,捐出自家甘蔗園裡的十坪地,讓阿拋伯終於有了一間自己的新屋。建立新屋之後,慈濟的志工也持續的關懷阿拋伯,而對待其他需要關懷的長者時,也都是這樣逐一訪視、複查狀況,這種方式讓證嚴法師以及跟隨的慈濟志工親身經歷,親眼目睹社會底層一個個急需要幫助的個案,理解了社會底層還有許多孤苦無依的老人、沒有家人的陪伴、也沒有良好的棲身空間、更不談有沒有健康的飲食。 

  所以到了現在,慈濟還是一直在宣導敬老、舉辦長者關懷活動,到長者家裡陪伴他們、為他們清掃家園,期望大家能一起響應,多陪陪家中的長者,其實簡單的一個微笑跟一句關心的問候,長者都會很開心,所以我們應該多多跟長者互動,多陪陪他們。或許有人會說:「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,自己都分身乏術了,我想陪也無法陪。」確實,陪伴長者的時間總是有限,晚輩並不是每天都能待在長者身邊,那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?答案就在社區中,瞧瞧社區的環保站裡,處處都看得見長者志工的身影,每位穿著志工服的長者都開心地笑著,因為那些長者並非是被付出、被關懷的對象,反而是為他人付出、提供關懷給他人的對象,他們離開家裡,到社區環保站交朋友,跟同年齡的朋友們聚在一起做環保、一起聊天、一起吃飯、一起談笑,各個身體健康、活潑開朗,在付出中肯定自我,所以,我們是不是也該建議家中的長者出去走走、認識新朋友了呢?

推薦訂閱
水稻出穗,蝙蝠出沒!@【蝙蝠報報】
【電子報125期】『情殺』與愛何干@【現代婦女基金會電子報】
本期目錄
長者的最佳照顧方式
靜思小語

境界來時要惜緣,去時要自在,讓心不受煩惱所困

We need to cherish current circumstances and be at ease with their passing to avoid disturbing our mind with worries.

       ── 
from Jing Si Aphorism by Master Cheng Yen


 

 

隱私政策關於我們聯絡我們合作提案回首頁

智邦生活館 版權所有 © 2012. All Rights Reserv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