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慈濟基金會秘書處
發願「照顧別人」的李詩敏,民國九十二年就讀慈濟技術學院時,癲癇病發,變成「被人照顧」。在校期間,她深刻感受師長、同學及醫護人員無私之愛,由於癲癇無法投身臨床照護,轉而投入衛教宣導,並擔任臺灣癲癇大使,引導民眾認識癲癇。
李詩敏就讀護理系期間,不斷出現全身抽蓄及口吐白沫的症狀,經確診後發現,左腦顳葉早已出現癲癇症狀,自此,她經歷錯愕、抗拒,到最後接受與癲癇共存,並於畢業後接受開刀治療。
「我心裏很難過,不太能接受事實,然而我也很幸運,因為念的是護理」李詩敏表示,有醫護知識的慈濟師長與同學,總是在她癲癇發作的時候給予妥善的照顧與陪伴,導師張櫻慈陪她到門診就醫,同學協助她課業與實習問題,許多老師與她討論未來的出路,都令她備感慈濟大家庭的溫暖。
發病、診治,到之後開刀復原的歷程,李詩敏的身分從「照顧別人」變成「被別人照顧」,但是她以病為師,加上多年慈濟護理「膚慰病苦」的教育理念薰陶下,讓李詩敏堅定自己服務人群的想法,繼續朝奉獻護理這條路邁進。
由於癲癇病史,李詩敏需放下臨床、輪三班照顧病人的夢想,學習生命歷程帶給她的智慧,轉向任職糖尿病衛教護理師,繼續她熱愛的護理工作,並獲慈濟醫院團隊的支持,從事糖尿病的衛教宣導工作之餘,也成為「癲癇大使」,向民眾做經驗分享。
在求學及工作期間,李詩敏始終保持一顆樂觀的心,把所學、所知帶給更多需要的人。二○○四年起,她擔任臺灣癲癇大使,多次至醫院、病友會、學校及機構等,推廣癲癇教育,更至澳洲領取第八屆亞太癲癇會議「傑出癲癇楷模獎」。
擔任宣導大使,四處宣導,她破除大眾對癲癇病友無法懷孕生子的觀念,與丈夫育有一子,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。李詩敏表示,先生當年並沒有因為她的病史而「嚇跑」,反而跟著她回診、認識癲癇,了解癲癇病友跟常人一樣保有生活。
她深刻體會到「人傷我痛、人苦我悲」的慈濟精神,李詩敏成為糖尿病衛教護理師一職後,對於同樣屬於慢性病、需長期服用藥物的糖尿病患者,了解如何有效地和他們溝通,以進行藥物治療、配合醫師診治,並以自身對抗癲癇的同理心,鼓勵病患面對疾病,讓更多人的人生充滿希望。
誠如李詩敏的英文名「Shih Min Li(詩敏李)」,直接音譯便是「生命力」──每天帶著充滿活力的生命力。李詩敏不自怨自艾,是因為她奉行時時人生的座右銘:「最浪費的一天,是你不曾笑過的那一天」,用最樂觀的態度面對每一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